【施政報告】政府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 壓縮大型項目「生地」變「熟地」時間

本屆政府會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亦會在不同環節提量、提速、提效、提質,壓縮「生地」變「熟地」時間。
本屆政府會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亦會在不同環節提量、提速、提效、提質,壓縮「生地」變「熟地」時間。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及,「北部都會區」是未來的策略發展據點,亦是驅動香港再創高峰的新引擎,本屆政府會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而區內已開展的多項大型發展項目,政府會在不同環節提量、提速、提效、提質,將大型項目「生地」變「熟地」由過去需時十多年大幅壓縮一半時間。

為強化建設「北部都會區」的「治理體系」,政府亦會分別成立「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及「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特區政府將與廣東省政府緊密對接,讓「北部都會區」發揮超越地理界線的限制,與廣東省、深圳市和大灣區產生協同效應。明年會成立專責發展「北部都會區」的部門,主導和統籌各部門以創新發展模式推動建設,目標是在明年內制訂「北部都會區」的具體計劃和行動綱領。

李家超指建成後的「北部都會區」,將以「國際創科新城」為主題,集優質生活、新興經濟和文化休閒於一體,以創新城市設計推動職住平衡和綠色生活,發展和保育並存。未來將會有六項工作重點:

一:全速造地建屋 — 全力推進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等已啟動工程的大型項目。大部分其他發展項目已展開規劃,包括新田科技城。目標是五年內為所有發展項目啟動收地程序,十年內完成平整新發展土地和落成新增單位各四成。

二:提高發展密度 — 善用「北部都會區」土地資源,採用較高地積比率,住宅用地會以最高地積比率6.5倍為指引(較早期新市鎮如沙田的5倍為高),而商業用地則為9.5倍。

三:開發產業用地 — 未來五年,產業用地將陸續推出,支援發展創科和其他產業。新田科技城內的落馬洲河套地區有三棟大樓正在興建,部分河套用地明年起招商引資;河套地區以外的首批新田創科用地,則於2024年動工;洪水橋和元朗一帶的物流及新興工業園首批工業大廈用地將於明年起推出;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定位為現代服務業樞紐,毗連洪水橋站的商業用地亦會在2026年完成平整。

四:建造亮點發展群 — 規劃多項亮點設施,帶動發展,提升生活質素,包括文化設施群、專上教育院校、大型體育設施、醫院網絡、政府設施群等。位處核心商業區而沒有特定地域要求的政府辦公室,例如金鐘道政府合署近四成辦公室樓面面積,將遷往「北部都會區」,帶動該區發展並騰出核心商業區土地。

五:積極保育生態 — 待相關研究明年完成後,落實「新積極保育政策」,逐步收回私人擁有且具生態價值的濕地和魚塘,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為「北部都會區」建設提升環境容量。另啟動法定程序,在2024年把紅花嶺約500公頃土地指定為郊野公園,與深圳梧桐山風景區互相呼應,打造貫穿深港兩地的生態走廊,並會在2024年逐步開放沙頭角(中英街除外),推廣文化生態旅遊,並於明年初展開地區諮詢。

六:跨境緊密互動 — 「北部都會區」擁有邊境優勢,在產業規劃、土地使用、生態保育等,都可以與內地產生協同效應。香港與內地在粵港、港深合作架構下已成立專班,探討融合方案,為「北部都會區」創造更大價值。

最新文章